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,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,爭做有理想、敢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,在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中貢獻青春力量。8月3日至8月9日,濟南校區“錦線傳韻”實踐隊、“繪夢千村,執筆新篇”實踐團、共享陽光實踐隊等多支隊伍,奔赴多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暑期社會實踐。
“錦線傳韻”實踐隊
“錦線傳韻”實踐隊走進山東省博物館,溯源魯繡文化根脈。隊員們在古樸紋樣間探尋其與齊魯、黃河、泰山、運河文化的交融印記。他們細心梳理紋樣承載的集體記憶,解碼背后美學意蘊與精神內涵,讓千年魯繡的文化基因躍然眼前,深刻體會到唯有深植文化土壤,方能實現非遺的守正創新。


“繪夢千村,執筆新篇”實踐團
“繪夢千村,執筆新篇”實踐團走進天緣文化藝術展廳,感悟文化根脈。宇玄體書法的新創、“2025封神榜”的藝術新編等作品,將地域特色與現代元素交融,讓成員們真切感受到文化傳承創新的強勁脈搏。此行深刻見證:傳統文化正以創新探索穿透時光,生生不息。


共享陽光實踐隊
共享陽光實踐隊親歷魚燈制作,觸摸非遺匠心。在傳承人指導下,隊員們從選材扎骨到糊紙彩繪,全流程體悟技藝繁復與匠人堅守。彩繪環節更將徽派元素融入設計,直觀實踐傳統與地域的融合創新。此次活動讓非遺魅力躍然手上,匠人精神深植心中。


微光志愿者團隊
針對前期調研發現的青少年魯文化課程缺口,微光志愿者團隊深入濟寧研學。在孔子博物館,光影《孔子的一生》溯源思想,“衣冠載道”課堂習禮悟立人之本;孟府孟廟古柏碑林間,感懷孟母教澤;登尼山圣境,大學堂雕梁畫棟中,“仁義禮智信”輝映《論語》壁刻。實證、場景與體驗交融,讓儒家智慧可觸可感。


“電亮濟三?安全興農”實踐團
基于前期調研掌握的村民用電習慣與盲區,“電亮濟三?安全興農”實踐團隊員們深入集市、田間、農戶,通過設展臺、發手冊等多種方式普及夏季安全用電知識。同時走進華藝幼兒園,以童趣動畫、情景模擬生動闡釋電的“兩面性”,在互動中為幼兒播下安全種子。


